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赘述文章结尾 这事儿,要从一架飞机说起。 那不是普通的公务机,是一架改装后的空客A319,原本能装100多人的大飞机,硬生生被改成了只坐19个精英的“空中会所”。 里面有真皮沙发、实木圆桌、独立卧室、浴室、酒吧,连马桶的位置都能看到实时股市行情。 那是许家印的私人飞机,据说,光是每年的保养和运营成本就得五千万人民币。 可问题是——就在飞机还在天上飞的时候,地上的恒大,已经快撑不住了。 这不是突然崩的。 早在几年之前,账上的现金就开始紧张,只是没人敢说。 大家都以为他能扛过去。 因为在那之前,许家印的确什么困难都能扛过来。 说起来,这个人的出身其实挺特别的。1958年生,河南周口人,家里穷是真的穷,可他爸许贤高是个老兵,1938年就参军了。 打过仗,受过伤,复员后回村里当了仓库管理员。 那时候的许家印,干过各种农活,连粪坑都挖过。 高考恢复那阵,他二十出头,拼了命复习,1978年考上了武汉钢铁学院。 当时他学的是“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听起来就不是轻松专业。 靠助学金熬完四年,毕业后去了舞阳钢铁厂。 干了十年,从技术员干到车间主任,还拿过“劳动模范”,被电视台采访过,那可是1980年代的厂里风云人物。 可他不满足。1992年南下深圳,口袋里就2万块钱。 那会儿正是政策最活跃的时候,谁胆子大、手脚快,谁就能吃到第一口肉。 于是1997年,他搞了恒大。 一开始只是在广东做房地产,结果没几年就像开了挂一样,一路拿地、盖楼、卖房,速度快得惊人。 恒大的运营模式,简单粗暴:高杠杆、高周转,全靠预售资金滚动发展。2000年代中期到2010年前后,这一套简直是行业标准。 不过,这种玩法有个前提——市场得好,钱得不断地流。 只要哪一天流动性出了问题,整个系统就会卡住。 但那时候没人在意这些,连银行都在追着给恒大贷款。 到了2017年之后,恒大的业务开始向四面八方伸展:足球、矿泉水、物流、汽车、文旅、金融……几乎什么都要插一脚。 搞足球那阵,恒大请了世界级球星,建了恒大足校,烧了几十亿。 造车那几年,恒驰汽车也搞得轰轰烈烈,发布会一次比一次高调,什么“科技恒大”“智能出行”口号喊得震天响。 可其实,背后的资金链早就吃紧了。 项目越多,债就越多。 许家印当时还信一个逻辑:只要规模够大,谁都不敢让他倒。 那会儿,恒大的总资产高达2.3万亿,年营收七千亿,净利润上千亿,员工二十多万。 全国180多个城市有项目,影响着几百万个就业岗位。 就是这样的企业,最后却连利息都付不出来了。 资金链断裂的信号,最早是2020年下半年冒出来的。 恒大开始四处找钱,卖资产、找战投、打折卖房子。 但越是这样,市场信心越是崩塌。2021年9月,恒大正式爆雷,债务总额超过两万亿。 那一刻,所有人才意识到,这个庞然大物,其实是靠无数个“明天的钱”堆起来的。 而许家印,早已不是当年那个从钢铁厂走出来的技术员了。 他在生活上的排场,早就超过了常人的想象。 吃的水果都是空运的,西瓜只要日本黑皮的,一只一百多美金;喝水从不喝自家恒大矿泉水,只喝依云,还得是特定批号;抽烟得是中华神龙,每支250块;坐电梯得专人操作,不能等待,不能有人同乘,得提前安排好他“什么时候到、去哪一层、中间不能停”。 甚至有一次在海南,服务员用普通抹布擦了他的金烟灰缸,结果他当场把烟灰缸扔进了海里。 然后秘书连夜从香港调了一个新的过来。 他儿子也是一样讲究。 酒店床头必须放好进口依云,食物必须是现剥现做、无需动手。 有次吃饭,一整桌日本龙虾、象拔蚌,没人动筷子,等着服务生一一拆好壳才端上来。 这些细节,不是传说,是经过多方证实的旧事。 说到底,是一种习惯——习惯了被围绕,被服务,被“安排好一切”。 可惜这套“安排”,没法让债务自己消失。 2023年,许家印被立案调查,恒大进入破产重组程序。 全国范围内,大量恒大楼盘停工、维权事件频发。 恒大的股票被长期停牌,恒大财富的投资人几乎全军覆没。 有意思的是,那架“空中会所”最终也没能飞出中国领空。 最后一次被拍到,是在广州白云机场的停机坪上,舱门紧闭,没人上下。 从那以后,再也没人提过它的事了。 参考资料: 杨继盛,《恒大帝国沉浮录》,中国经济出版社,2023年。 王晓晨,《民企扩张路径观察》,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年。 周泽,《地产资本与中国城市化》,清华大学出版社,2021年。 《许家印档案》,《财经》杂志社特刊,2023年第4期。 南方周末,《恒大的最后72小时》,2023年10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