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8年潍县战役:许世友苦战16昼夜无功,书生政委接手一夜破城
  • 意昂体育
产品展示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产品展示 >

1948年潍县战役:许世友苦战16昼夜无功,书生政委接手一夜破城

发布日期:2025-07-10 12:32 点击次数:77

参考来源:《潍县战役》《华东野战军战史》《寒亭区志》等史料 部分章节仅代表笔者个人观点,请理性阅读

1948年春天的胶东大地,战火纷飞,硝烟弥漫。在山东潍县这座被誉为"鲁中堡垒"的坚城之下,华东野战军山东兵团的将士们正在进行着一场艰苦卓绝的攻坚战。

城墙高达13米,护城河深5米,三道防线层层设防,电网、地堡、陷阱密布其间。国民党守军总兵力达47000余人,城防工事经过十多年的苦心经营,堪称华东战场上设防最严密的城市之一。

面对这样一座铜墙铁壁,华东野战军山东兵团司令员许世友和政治委员谭震林将如何指挥部队攻克这个"金城汤池"。

历史上从来没有任何一支军队能够凭借武力攻破潍县城,这一次,人民解放军能够创造奇迹吗。

【一】山东战场的关键节点

1948年的中国大地,解放战争已经进入了决定性阶段。经过两年多的较量,战场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山东战场上,华东野战军已经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开始转入战略反攻。

此时的山东,除了济南和青岛这两个重要据点还在国民党军队手中,其他大部分地区已经获得解放。

但是,在胶济铁路的中段,还有一座城市如钉子一般牢牢地卡在那里,阻挡着解放军的前进步伐,这就是潍县。

潍县,地处胶东半岛中部,是连接胶东、渤海、鲁中南的重要枢纽。这座城市不仅地理位置重要,更是国民党军队苦心经营多年的军事要塞。

从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以来,这里先后被日军、伪军、国民党军队占据,城防工事经过十多年的不断修筑和改建,已经形成了半永久性的防御体系。

当时的国民党军事将领曾经把山东战局比作一个鼎,说国民党军要想在山东维持下去,全靠济南、潍县、兖州三足鼎立。潍县一旦失守,这个"鼎"就会倒塌,整个山东的国民党军队都将面临覆灭的危险。

城墙外围,有宽5米、深5米的护城河环绕;城墙高达13米,相当于现在的四层楼高,墙体厚实坚固;城墙之上,架设着密集的电网和多层火力点;城墙之下,修筑着土围墙,上面设置了大量的地堡和暗堡。

整个城市以东西两城为核心,纵深达20余里,城内城外设有三道防线,密布着子母堡群、暗堡、壕沟、鹿砦、铁丝网、陷阱、地雷等各种防御工事。

城内的街头、巷口、交叉点、空场、高楼,都修筑了地堡,形成了立体的火力封锁网。

【二】国民党守军的负隅顽抗

驻守潍县的国民党军队,以整编第45师为主力,师长是陈金城。这个陈金城,在国民党军队中也算是个人物,他不仅是第45师师长,还兼任第96军军长,可以说是潍县地区的最高军事长官。

除了陈金城的正规军外,潍县还驻扎着大量的地方武装。其中最臭名昭著的,当属张天佐、张景月等地方武装头目。

这些人在当地作恶多端,老百姓恨之入骨。特别是张天佐,此人原本就是当地的恶霸地主,抗日战争期间投靠日军当了汉奸,抗战胜利后又摇身一变成了国民党的保安司令。

1947年9月以来,随着解放军主力转移到外线作战,这些还乡团和地方武装更是肆无忌惮地进行反攻倒算。

他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李家营惨案。据不完全统计,仅潍北县一地,两年多来被残害的人民群众就超过了一千人。

这些反动武装杀人的手段极其残忍:剖腹、断肢、裂肤、活埋、溺死......种种惨状,令人发指。当地的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日夜盼望着解放军能够打回来,为他们报仇雪恨。

陈金城对潍县的防务十分自信。他曾经在给上级的报告中得意地写道:"潍县固若金汤,万无一失,金城稳矣。"

这话既是对潍县城防的夸耀,也暗含着他自己名字的寓意。在他看来,有了这样坚固的城防,再加上4万多守军,足以抵挡住解放军的任何攻击。

国民党高层对潍县也寄予厚望。蒋介石甚至亲自给陈金城发电报,表示将派两路援军予以救援,陈金城也表示了与城池共存亡的决心。

【三】华东野战军的战略决策

面对潍县这块硬骨头,华东野战军的高级指挥员们也是反复考量,慎重决策。

1948年3月,华东野战军山东兵团在胶济铁路西段发起春季攻势,接连攻克了周村、张店、淄川、博山等地,基本摧垮了国民党军队在胶济线上的防御体系,切断了济南与潍县之间的陆地联系。

攻势进展顺利,但接下来打哪里,却成了一个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从地理位置上看,山东兵团有三个选择:南下攻打兖州,东进攻打潍县,或者直接北上攻打济南。

正当许世友、谭震林等将领举棋不定的时候,一封来自潍北县委的信件改变了他们的决策。

这封信详细描述了国民党还乡团和地方武装在潍县地区犯下的种种罪行,字字血泪,句句控诉。信中提到的那些惨无人道的暴行,让所有读到这封信的指挥员和战士们都义愤填膺。

许世友看完这封信后,当即拍案而起:"不杀尽这些畜生,怎么对得起死难的乡亲们!"谭震林也深受触动:"人民在受苦,我们必须为他们报仇!"

于是,攻打潍县的决策就这样确定下来了。这不仅仅是一个军事决策,更是一个政治决策。解放潍县,不只是为了战略上的需要,更是为了给当地受苦受难的人民群众报仇雪恨。

3月31日上午9时,山东兵团下达了向昌潍地区开进的作战命令。司令员许世友、政治委员谭震林率领所部,挥戈东进,直扑昌潍。

此次参战的部队包括第9纵队全部、第13纵队第38师、渤海纵队和鲁中军区部队大部、胶东军区西海军分区全部,总计数万人马。

按照作战计划,第9纵队、第13纵队第38师、渤海纵队和鲁中军区部队负责攻城;第7纵队全部、第13纵队一部负责阻击济南方面可能东来的援军;第13纵队一部和胶东军区大部负责阻击青岛方面可能西来的援军。

【四】战前的紧张准备

4月1日傍晚,夕阳西下,潍县城头的国民党哨兵忽然发现,城外四面八方都出现了解放军的身影。一夜之间,华东野战军山东兵团的各部队按照预定计划,完成了对潍县的包围。

陈金城站在城楼上,望着城外黑压压的解放军队伍,心中虽然有些紧张,但仍然强作镇定。

他对身边的张天佐说:"共军虽然人多,但我们有坚城可守,只要顶住他们的头几次攻击,他们就会知难而退的。"

张天佐也附和道:"军座说得对,这潍县城墙坚固,历史上从来没有人能够攻破过。共军这次怕是要碰个头破血流了。"

面对如此坚固的城防,解放军指挥员们也在紧张地制定作战方案。经过实地勘察和反复论证,他们发现潍县的城防确实异常坚固,传统的攻城方法很难奏效。

在指挥部里,许世友和谭震林与各纵队的指挥员们连夜开会,研究攻城方案。大家都知道,这将是华东野战军成立以来面临的最大一次攻坚战,容不得半点马虎。

经过深入讨论,指挥部制定了分步骤攻城的计划:首先攻占外围据点,切断敌人的补给线;然后逐步逼近主城区,寻找突破口;最后发起总攻,一举攻克潍县。

4月2日清晨,随着一声令下,潍县战役正式打响。炮声轰鸣中,一场惊心动魄的攻坚战拉开了帷幕。

经过20多天的外围作战,解放军先后攻占了潍县的火车站、机场、北宫、北关、南关等重要据点,完成了对潍县主城区的包围。到4月23日,攻城的一切准备工作都已就绪。

面对高达13米的城墙,面对密集的火力网,面对国民党军队苦心经营十多年的防御工事,传统的攻城方法显然难以奏效。

而当许世友和谭震林在指挥部里摊开那份详细的城防侦察图,发现其中标注的那几个关键薄弱点时,在场的所有指挥员都意识到,这座被誉为"鲁中堡垒"的坚城,即将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攻坚战术......

【五】破城的关键战术

4月23日下午17时,潍县攻城总攻的号角终于吹响了。但这一次,解放军采用的不是传统的强攻战术,而是一套经过精心设计的组合攻击方法。

首先是火力准备。山东兵团集中了所有的火炮,对潍县城墙进行猛烈轰击。

但这次轰击不是盲目的,而是有针对性的。根据前期侦察的结果,炮兵部队重点攻击城墙上的电网设施、火力点和守军的指挥所,为后续的攻击扫清障碍。

与此同时,从4月9日开始,解放军就采用了一种全新的攻城战术——土工作业。战士们在敌人的眼皮子底下,昼夜不停地挖沟掘壕,将战壕和地道一直挖到了国民党军队防御阵地的百米左右位置。

这种临时挖掘的地下通道和战壕,大大削弱了国民党军队空军和火炮的优势。城墙上的守军眼睁睁地看着解放军的战壕一天天向前延伸,却无可奈何。更重要的是,这些战壕为后续的爆破作业提供了掩护。

接下来是关键的爆破战术。解放军工兵利用挖掘的地道,将大量炸药运送到城墙根部。这些炸药不是随意放置的,而是根据城墙的结构特点,选择了最薄弱的部位进行定点爆破。

4月23日晚,第一次爆破开始了。随着一声巨响,城墙上出现了第一个突破口。但国民党守军立即组织反扑,双方围绕这个突破口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

许世友发现,单纯依靠爆破还不够,必须要有更强的突击力量才能站稳脚跟。于是,他调整了战术,决定采用多点同时爆破的方法,分散敌人的注意力。

【六】连续爆破显神威

4月24日,解放军采用了全新的连续爆破战术。这一次,不是在一个地方爆破,而是在城墙的多个位置同时进行爆破作业。

早上,第9纵队第25师第73团在纵队炮群的火力支援下,向西城墙发起攻击。工兵部队事先在城墙根部埋设了大量炸药,随着一声令下,炸药同时引爆。

这一次爆破异常成功,仅用3分钟就炸开了突破口,又用6分钟第73团的战士们就登上了城头。由于爆破的威力巨大,守卫这一段城墙的国民党军队大部分被炸死炸伤,剩下的也被巨大的爆炸声震得晕头转向。

与此同时,第27师第79团也在城墙的另一处进行爆破。他们采用的是分段爆破的方法:先炸开城墙下的土围墙,然后炸开城墙本身,最后炸开城墙上的火力点。

这种分段爆破的好处是可以逐步削弱敌人的防御能力,为突击部队创造更好的攻击条件。

第79团的爆破也很成功,在城墙上炸开了两个突破口。但国民党守军的反应也很快,立即调集兵力进行反扑。双方围绕突破口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

这时,许世友又使出了第三招:立体攻击。他命令第73团、第75团、第79团、第80团在城墙上下互相支援,形成立体攻击网。城墙上的部队负责扩大突破口,城墙下的部队负责运送弹药和增援兵力。

到4月24日下午13时,第25师成功占领了西城的大部分区域。接着,第27师的后续部队也登上了城墙,并与已经打入城内的部队取得了联系。

【七】攻城器械的巧妙运用

除了爆破战术外,解放军还采用了多种攻城器械,其中最有效的是抛射炸药包和尖刀战法。

抛射炸药包是一种改进的攻城武器。战士们将炸药包绑在木杆上,利用滑轮装置将炸药包抛射到城墙上,然后引爆。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可以在较远的距离上攻击城墙,减少了战士们的伤亡。

尖刀战法则是一种突击战术。选拔最勇敢、最有经验的战士组成突击队,在爆破成功后第一时间冲上城墙,占领制高点,为后续部队开辟道路。

第9纵队第27师第79团在攻城战斗中,就成功运用了这些战术。他们不仅使用了连续爆破,还运用了抛射炸药包和尖刀战法,最终在城墙上站稳了脚跟。

在攻城的关键时刻,第79团第5连的战士们更是创造了惊天动地的英雄壮举。当第5连登上城墙后,下城的梯子被敌人的炮火炸断。城墙高达15米,相当于5层楼房的高度,城下漆黑一片,深浅莫测。

在这种情况下,副指导员庄兆谦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高喊一声:"共产党员跟我往下跳!"话音刚落,全连160多名指战员毫不犹豫地从15米高的城墙上纵身跃下。

他们明知此跳非死即伤,明知此去九死一生,但为了给乡亲们报仇,为了夺取胜利,他们义无反顾。跳城后,有的战士当场牺牲,有的摔成重伤,只剩下105名勇士还能继续战斗。

这些勇士艰难地爬起来,擦干身上的血迹,又一瘸一拐地投入了新的战斗。他们的英勇行为震撼了所有人,也为攻占西城立下了不朽功勋。

【八】东城的最后攻坚

占领西城后,解放军稍作休整,立即准备攻打东城。这时,陈金城已经把所有的兵力都集中到了东城,准备做最后的抵抗。

4月26日下午,攻击东城的部队进入突击阵地,完成了对东城的合围。

下午18时,解放军炮兵开始对东城进行火力准备。经过一个半小时的猛烈轰击,东城西面的城墙和沿白浪河一线的目标被摧毁。

晚上20时20分,关键时刻到了。第9纵队采用了在西城战斗中证明有效的连续爆破战术。工兵部队在城墙根部同时引爆了多处炸药,城墙上出现了几个巨大的缺口。

随着爆破的成功,第27师第80团的一部分首先突进城内。紧接着,第25师第73团也突破了城墙,投入纵深。第77团则从城门突入城内,向正东方向猛攻。

与此同时,鲁中军区部队在东城南面采用了坑道作业的方法。他们事先挖掘了一条通向城墙的地下通道,在爆破的同时从地道中冲出,突破了城墙,向北发展,与第9纵队部队会合。

这种多方向、多层次的攻击,完全打乱了国民党军队的防御部署。城内的守军在解放军的猛烈攻击下步步后退,整个防御体系彻底崩溃。

4月27日上午7时许,解放军已经控制了东城三分之一的区域。陈金城、张天佐等人见大势已去,决定突围逃跑。

先是张天佐率领300余人从东门向南突围,但刚出城门不远,就被预先埋伏的解放军西海军分区部队击毙。

上午9时许,陈金城等人趁着国民党援助飞机飞临潍县上空的机会,率领1000余人向城东南方向突围,结果被解放军打得大败,陈金城本人也被俘虏。

与此同时,城内的战斗也接近尾声。时近中午,东城除了东端的三官阁外,已经全部被解放军占领。

担任攻打三官阁任务的第73团采用了侧面爆破的方法,同时开展政治攻势,迫使剩余的国民党军队缴械投降。

4月27日中午12时,随着三官阁的陷落,潍县攻城战斗全部结束。

【九】战役的辉煌胜利

潍县战役历时36天,是解放战争时期华东战场上的第一个大规模城市攻坚战。

解放军运用连续爆破、坑道作业、对壕作业、抛射炸药包、尖刀战法等多种攻坚战术,在既无飞机又无坦克的情况下,成功攻克了这座"鲁中堡垒"。

战役共歼灭国民党军45669人,其中生俘26500人,毙伤19169人。生俘了国民党整编第96军军长兼第45师师长陈金城等将级军官9人,击毙了恶贯满盈的张天佐等反动武装头目。

缴获了大量武器装备:山炮16门、步兵炮9门、各种迫击炮115门、重机枪109挺、轻机枪772挺、各种枪支16805支,以及飞机3架、火车头11个、车厢200余节、汽车112辆等军用物资。

更重要的是,潍县战役解放了4000余平方公里的土地,解放了100万人口,使胶东、渤海、鲁中三大解放区连成一片,进一步孤立了济南、青岛的国民党守军。

在这场激烈的攻坚战中,第9纵队第27师第79团表现最为突出,被华东野战军授予"潍县团"荣誉称号。

这是解放军历史上第一个以城市名命名的荣誉称号,其战旗上特意绘制了一个高大的城墙剪影,象征着他们在攻坚战中的卓越功勋。

潍县战役的胜利,标志着人民解放军作战方式从运动战向攻坚战的重要转变,为后来的济南战役、淮海战役积累了宝贵的攻坚经验,有力推动了全国解放战争的进程。

------

QQ咨询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