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三家金融机构密集领央行罚单!
  • 意昂体育
新闻动态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新闻动态 >

重庆三家金融机构密集领央行罚单!

发布日期:2025-07-11 13:08 点击次数:148

(图片ai制作)

7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针对重庆市三家金融机构及相关责任人集中开出了一系列罚单,直指金融机构在客户信息管理领域存在的严重漏洞。处罚信息显示,信息合规管理已成为监管红线,违规成本显著增加。

一、 身份识别疏漏,富民银行及高管遭罚重庆富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因“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 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的核心要求(第32条)。央行重庆市分行于7月1日对其处以58万元罚款。

同时,时任副行长钟某明因对该违规行为负有责任,被处以2.9万元罚款。两份罚单(渝银罚决字〔2025〕5号、6号)的公示期均为3年。

核心违规点: 金融机构在业务关系建立及交易过程中,未能有效识别、核实客户身份及其受益人情况,存在反洗钱监控漏洞,为非法资金流动提供了可乘之机。二、 征信信息违规重灾区,小雨点小贷遭顶格追责更值得关注的是,另两家机构因征信信息管理混乱受到更严厉处罚。重庆小雨点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因 “违反信用信息采集、提供、查询相关管理规定”(渝银罚决字〔2025〕9号,7月3日做出),被处以高达249.1万元罚款,公示期长达5年。

该违规行为直接触犯了 《征信业管理条例》(第40条:严禁违法收集、使用、提供、出售个人信息)及 《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第5章:规范信息查询与使用)。小贷公司在征信数据获取、使用等环节的随意性暴露无遗。与富民银行相似,监管层实施了“双罚制”:时任首席风控官曹某(14.2万罚金): 本应严控数据合规的风控负责人失职(渝银罚决字〔2025〕10号)。

时任运营总监陈某帆(14.2万罚金): 运营环节对数据保护疏于管理(渝银罚决字〔2025〕11号)。


两人均对公司违规行为负有直接责任,处罚金额更高,公示期同为5年。三、 征信违规蔓延至汽车金融,长安汽车金融同遭处罚征信违规问题并不仅限于小贷行业。长安汽车金融有限公司同样因 “违反信用信息采集、提供、查询相关管理规定”(渝银罚决字〔2025〕12号,7月3日做出),被处以53万元罚款,公示期3年。

时任运营服务部总经理罗某作为业务线负责人,未能有效约束团队合法使用征信数据(渝银罚决字〔2025〕14号),被处罚4.2万元。

时任运营服务部征信管理工作人员李某达,也被处以4.1万罚款。

该公司罚单虽低于小雨点小贷,但反映了征信合规问题已渗透至汽车金融等多元化金融场景。三、信息管理为何成金融业“高压线”?监管逻辑“双罚制”常态化本次密集处罚彰显央行对金融机构信息管理合规性的零容忍。从机构到直接责任人(特别是风控、运营条线高管)的联动处罚成为标配,大幅提高违规成本,倒逼企业内部治理改革。

小雨点小贷的巨额罚单指向征信领域的核心痛点——部分机构将个人信用信息视为“自有资产”,收集无度、滥用查询权限、数据保管混乱,甚至存在非法数据交易灰色链条。这不仅威胁用户隐私权,更可能滋生“大数据杀熟”“欺诈营销”等衍生风险。富民银行的案例表明,看似简单的“身份识别”缺失,实则是洗钱风险的第一道防线崩溃。在电信诈骗及跨境洗钱高发态势下,央行通过罚款释放警示信号——任何机构不得在客户身份核验上“放水”。小贷行业风险突出: 相较于持牌银行,小贷公司在合规体系建设与内控资源投入上存在差距。此次小雨点小贷及其高管被顶格处罚,预示着行业将面临更严格的穿透式监管。若不能有效整改,业务资质存续可能面临风险。四、行业警示:信息安全就是企业生命线此次集中处罚只是一个开始。在《个人信息保护法》实施深化及金融强监管的背景下,央行释放明确信号:金融数据的采集、传输、使用必须恪守法律边界,不能以商业模式创新为名越界。 对消费者而言,这不仅关乎个人隐私,更与财产安全紧密相连。

------

QQ咨询

QQ: